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

蕲春发展现代农业侧记

2015/12/12 11:08:05      点击:

  9月底,蕲春接到重大利好消息:该县被湖北省农业厅推荐到国家农业部申报创建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”,这在全市是唯一的。

  作为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、“湖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”、“湖北水产大县”和“湖北生猪调出大县”,蕲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步履铿锵,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。

  2013年,该县农业总产值64.36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6247元。其中,粮食总产51.5万吨,油料总产5.37万吨,生猪存栏89.21万头、出栏91.66万头、水产品总产9.3万吨。

  科技兴农保增产

  蕲春对农业、农村、农民的重视,历届党委、政府一脉相承。

  统计数据表明,该县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总产2.94亿公斤,发展到2013年总产5.15亿公斤。

  “科技兴农”是蕲春发展现代农业的显著特色。蕲春是传统双季稻产区,随着农业生产要素发生改变,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和种粮比较效益变低的情况下,双季稻也一度出现严重滑坡态势。

  该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宣传落实惠农政策,发动农民恢复双季稻面积,以优质技术服务支持农民提高复种指数。双季稻种植面积从2003年24.5万亩提高到2013年37.8万亩,增长54%。

  “这几年农业局搞高产创建,产量不断提高,加上各种补贴,种粮食收入也可以,而且集中育秧,统一防病除虫,机械收割,比过去省事多了,连同另外从事的水产养殖,去年经营收入50多万元!”谈到水稻种植,彭思镇叶湾村“汉华家庭农场”场主王汉华感概地说。

  在长江流域水稻产区,农民过去习惯采用“稻——稻——麦”、“稻——稻——油”连作模式。但是受种粮生产成本上升、农村青壮年劳力不足等因素影响,改而习惯种植一季稻,给粮食稳产带来潜在风险。该县农业工作者通过实践认识到:转变粮食增长方式,实现产量与效益统一是缓解种粮难瓶颈的关键。蕲春科学探索水稻“一种两收吨粮田”的栽培技术路径,试图改变这一格局。

  2004年至今,蕲春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植物的再生功能,把中稻品种当作传统早稻来种,实现一种两收、稳产高产,成功探索出一整套适合蕲春及鄂东地区再生稻“一种两收吨粮田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。全县推广再生稻20万亩,再生稻在产量与效益上同比一季中增产422.5公斤。

  2012年,再生稻“一种两收”产业技术入选湖北省“现代农业七大技术体系”之一。经过多轮实地测产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认为,蕲春再生稻种植规模之大,产量之高,在华中地区少有,在全国领先。

  蕲春狠抓集中育秧、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水稻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集成,促进粮食生产水平提高。几年来,全县共建成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10个、千亩示范片20个。去年,该县水稻平均亩产514公斤,其中,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69.4公斤。

  创新机制添活力

  近年来,蕲春出台一系列举措:以抵押融资为重点创新农村金融制度,以土地入股为重点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、家庭农场,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……

  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,推动土地、人才、资金等生产要素集中、集聚和重组,把“沉睡”的资源变为“活资产”,让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民群众。

  彭思镇剑哥农场就是受益者之一。此前,农场主周剑庭在江苏、黄石等地务工16年。听说县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,还可享受财政贴息,他迅速回乡递交了申请。利用这笔资金,他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。眼下,农庄果树郁郁葱葱,鱼塘鱼跃成群,圈舍100多头生猪膘肥体壮……

  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、龙头企业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特色农业的主力军。来自该县工商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7月至今,该县全民创业投入到家庭农场的注册资金近2亿元,涌现出家庭农场43户,约占全市150户家庭农场数三分之一。

  蕲春不断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,推进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,实行就业、住房、社保、医疗、教育五项政策一步到位。在乡镇和农村大力发展植保机防服务,开展全程病虫害统防统治,水稻机械化防治面积达到70%,主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低于5%。

  “已有100多户社员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,这种新型土地股份合作社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,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!”乐丰家庭农场主蔡志勇说。

  聚集效应逐步裂变。蕲春驹龙园茶业有限公司入选全市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,引领带动蕲北4个乡镇茶叶发展驶上快车道。张榜横路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500亩,由深在远山不知名的穷村变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,成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,被湖北省“荆楚质量万里行”宣传推介。三和农机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38台(套),流转土地5000多亩,农业机械服务面积2万多亩。

  市委书记刘雪荣在蕲春调研时深情寄语说:“蕲春需要统筹,也可以统筹,理应先行先试、先人一步,为全市统筹发展探索经验、树立样板。”

  人才强农促发展

  针对以往农村人才零星分散,难以形成合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。蕲春站在全局统筹的高度,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,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各类人才。

  以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为原则,该县充分发挥县委党校、农函大的教育培训阵地作用,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。

  该县成立县级农村经纪人协会,涉农部门定期联合走访对口联系的经纪人,邀请专家、教授、农技人员讲解传授种植养殖技术、市场营销等知识,并组织部分会员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和考察,构建“个人自主学、协会领着学、政府组织学”的多层次学习方式,走出一条“实地培训、全程指导、田园授课”新路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蕲春每年组织开展大小规模培训850余场次,培训科技示范户2000户,完成各类农民培训累计达16.2万人才,建设农民实训基地4个。优良品种、新农药、新技术入户率达95%,简化栽培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达645万亩次。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达60%以上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  人才兴,事业旺。县校合作、县企合作、银企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农业强县插上腾飞翅膀。中科院院士、“杂交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亲驻蕲春革新珍稻技术标准,建起湖北第一个国家优质杂交稻新成果展示基地。蕲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为全省首家获得省计量、资质双认证的县级单位,农产品合格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9%以上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 

新闻来源:国家发改委-农村经济司子站

http://www.sdpc.gov.cn/fzgggz/ncjj/njxx/201411/t20141124_649150.html